谷歌拟调整安卓开发模式,开源精神受质疑

【鹿光网】近日,有科技媒体报道称,谷歌内部人士确认,“谷歌将完全私下开发安卓操作系统”,此举旨在提升开发效率并降低维护成本,但仍承诺在新版本发布后向 AOSP 公开源代码。随后,部分媒体将此解读为“谷歌停止安卓开源”,令业界对开源精神的未来及安卓生态的影响展开激烈讨论。截至3月28日,谷歌官方尚未正式回应,消息真伪仍待证实。
据Android Authority3月26日报道,谷歌计划将安卓开发从当前的公共AOSP分支与内部分支并存模式,全面转向单一内部私有分支。原因是两个分支的代码同步困难:内部分支代码量远超公共分支,且 AOSP 更新往往滞后,导致谷歌需耗费大量资源合并补丁。报道明确指出,调整后谷歌仍将在新版本发布时公开源代码,例如预计于2025年晚些时候推出的Android 16,社区仍可获取更新代码。此外,基于GPLv2许可的安卓Linux内核也将继续单独发布,因此并非完全闭源。
安卓开源项目(AOSP)基于 Apache 2.0 许可,允许厂商和开发者自由使用、修改和分发代码,促成了三星、小米、OPPO 等厂商定制系统的多样化生态。针对传言,荣耀、OPPO、vivo 等厂商人士表示,短期内影响可控。这些厂商已与谷歌签订合作协议,可直接获取最新源代码并预装谷歌移动服务(GMS)。
有开发者表示,依赖 AOSP 的物联网(IoT)和低价设备厂商或面临更大挑战,例如系统更新滞后或安全补丁缺失的风险。但也有观点认为,智能家居设备使用旧版AOSP或转向Linux原生方案已足够应对。
与此同时,业界对开源精神的讨论也在升温。一名开发者指出,安卓的实时开放性成就了全球数十亿设备的生态,若开发透明度降低、主导权集中于谷歌及其合作伙伴,安卓碎片化可能加剧,适配与维护成本或上升,创新性也可能受限。
但也有开发者理解谷歌动机。过去,基于 AOSP 的非认证设备未给谷歌带来收益,甚至分流了生态利润。作为商业公司,谷歌希望通过调整强化控制力,同时优化资源配置。
谷歌如何平衡开源承诺与商业利益,仍是业界焦点。有分析认为,安卓生态的封闭化趋势可能为鸿蒙等新兴开源系统提供发展空间。结合网络消息,部分开发者在 X 平台上表示,即便 AOSP 透明性下降,基于现有版本的开发仍可继续,关键在于新版本能否满足底层硬件更新的需求。
目前,全球主流厂商如三星、小米、OPPO 等依赖合作协议获取安卓资源,普通用户体验预计不会受明显影响。但中小开发者及未合作厂商的生存空间或被压缩。安卓生态的未来走向,或许还需等待谷歌官方澄清与时间验证。